發布時間:2025-11-28 05:34:08 來源:企業錄(www.qy6.com)-公司信息發布,網上買賣交易門戶 作者:百科
身體里有一顆人工心臟是牛津一種什么樣的體驗?諾獎之后,量子力學研究員被問最多的大學聃亮問題是什么?中國追風者是一群什么樣的人?11月26日,由知乎與科普中國聯合打造的博士百億“2025知乎科學開放麥:追答案的人”活動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潘周化工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相知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乎開牛津大學工程系自動化組博士潘周聃,放麥知名情感、首度視頻星座博主陶白白,流量脫口秀演員王十七等十數位來自科研學界、模仿脫口秀行業人士齊聚現場,牛津用一場場開放麥重新定義了科學傳播的大學聃亮溫度與態度,讓一部分科學先有趣起來。博士百億
這場開放麥同時特邀嗑兒學家單立人喜劇,潘周與合作伙伴墨子沙龍、相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 、原點學堂、趣聽喜劇,邀請一群“追答案的人”分享自己追答案的故事與科學新知。華為小藝深度融入科學開放麥,解鎖AI智慧新體驗。這場科學開放麥也是知乎2025科學季的收官活動。
科研人幽默開麥,讓生活煙火氣融入科學
“現在不是人躺在吊床上等機器人送咖啡的時代,而是人腦與AI的對決”,金涌院士率先開麥,他直言那個被稱作“奇點”的時刻或許終將到來。但這位在科研一線耕耘60年的科學家堅信,人腦仍有獨特優勢,“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種跳躍性思維目前的AI還做不到”。
天文領域的科研人,將 “科研人幽默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搞天文的不是搞天象的,水逆其實是觀測者參考系里的投影效應”,國家天文臺天體物理研究員孫萌還以“簡諧振動的手”“銀河級發縫”“吸積盤大佬”等趣味梗燃炸現場;針對 “天文到底有啥用”的質疑,天體物理博士劉博洋給出了多維答案:既認可滿足人類好奇心的精神價值,也提及Wi-Fi源自射電天文技術副產品的實用例證。
“別人遇刮風下雨往室內躲,我們偏要往風暴里闖”,有著七年追風經歷的蘇鏑坷以《中國追風者》為題,分享了中國追風群體的神秘面紗,他也在現場呼吁,希望大家多抬頭記錄天空變化,“一張照片或許就是科研素材”。
汪野,一名合肥國家實驗室研究員,現場一邊吐槽好友不停對其“量子股票”的離奇追問,一邊用通俗直白的語言拆解兩次量子革命的核心邏輯;中國質量檢驗檢測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鄧婷婷則聚焦日常消費場景,細致拆解食品標簽背后的玄機。知乎十年新知答主,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劉艾奇則分享了AI時代無法被取代的工種。
跨界達人齊聚開放麥,奉獻諸多玩梗名場面
如果說科研人的分享是 “專業打底”,為整場活動筑牢了知識根基,那么跨界達人的精彩登場,則讓開放麥的氛圍更加多元與鮮活。
三年前,“學霸走路模仿秀” 讓潘周聃的相關視頻收獲超100億次播放。在此次開放麥現場,來自牛津大學工程系自動化組博士的潘周聃,回顧了他是如何巧妙應對的,其巧用短視頻平臺評論機制,以“潘周聃在線批改作業”趣味互動,強化創意與快樂表達,引導輿論從混亂轉向“從亂到序”的共同期許。
脫口秀演員王十七帶著中國自主研發的全世界最小人工心臟亮相舞臺,以“電量不夠有時候會不開心,但有時候會—開心死了” 的幽默調侃開場,點燃全場氣氛。作為一名高中數學老師,他還分享了AI時代的教學尷尬:當學生用 AI 指出他的解題錯誤,還搬出 “第二類斯特林數” 作為依據時,他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斯特林?我腦子里只有加特林”。
知名情感星座博主陶白白以 “大數據分析師” 的自我定位,從5000萬人的情感故事中提煉共性需求,提出“AI也能幫助人類進行體驗”的結論,前大廠程序員子寅以多樣的互聯網黑話作為調侃對象;單口喜劇演員盒子則分享了用AI寫論文的翻車經歷;數字游民金戈則表示 “監督AI是人類最后一份工作”;清華航天航空學院博五學生大夢以自嘲視角分享了各種科研趣事。
2025知乎科學季完結,持續推動科學走入大眾日常
科研人的硬核專業與幽默通透,跨界者的鮮活洞察與腦洞大開,在這場“2025知乎科學開放麥:追答案的人”活動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知乎用這場獨特的開放麥,證明了科學不僅存在于實驗室與學術期刊中,更能扎根生活、滋養人心,為科學傳播注入了全新的溫度與活力。
這場開放麥也是知乎2025科學季的收官活動。今年9月,在首個法定全國科普月進行之際,知乎2025科學季拉開了帷幕,以“AI臨界,科學聯結”為主題,從科普月創作活動,到諾貝爾獎巡禮,再到AI科研新范式線上線下活動,知乎舉辦了一系列多元、豐富的內容活動。
2025年知乎科學季也吸引到了全球科學家的參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中國工程院院士龐國芳、美國醫學科學院國際院士勵建安三位院士級學界領袖參與到引領創作活動中;三位榮獲2025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的科學家得主孫理察、斯科特·埃默爾和韋斯·桑德奎斯特參與到知乎“AI科研新范式”提問活動中。
立足這些寶貴的科學討論和科學家群體,知乎自2021年起每年都會舉辦“科學季”活動,眾多科學家、從業者、科普愛好者匯聚一堂,討論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分享先進的科學理念和精神,為未來的科研和應用突破提供重要的窗口和平臺。此番隨著“科學開放麥:追答案的人”活動的順利進行,知乎更將持續推動科學內容走入大眾生活。
相關文章
隨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