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28 05:40:04 來源:企業錄(www.qy6.com)-公司信息發布,網上買賣交易門戶 作者:焦點
【光明時評】
作者:李慧敏(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剛剛落下帷幕,光明本屆全運會由廣東、時評香港、全運澳門三地合辦,止于是競技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我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光明影響力最廣的時評綜合性運動會,也是全運香港、澳門首次承辦全國運動會,止于意義重大、競技影響深遠。光明
本屆全運會,時評既得益于港珠澳大橋、全運廣深港高鐵等基礎設施的止于堅實支撐,又有助于“澳車北上”“港車北上”“經珠港飛”“粵車南下”等政策實施,競技促使三地現代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更為順暢便利。信息共享是本屆全運會成功舉辦的另一基礎。“賽事專用通道+智能核驗”實現了“無感通關”高效高質辦賽。大灣區體育信息服務平臺推動數字技術與信息服務結合,以制度機制聯通實現賽事購票、交通出行、景區預約“一碼通辦”,讓賽事舉辦更“聰明”。開幕式精選粵港澳三地人民耳熟能詳的文化符號,如香港維多利亞港、澳門大三巴、廣州“小蠻腰”等標志性元素,通過現代化的藝術手法和創新技術進行呈現,既展現了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又彰顯了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蓬勃生機。
本屆全運會著力打造綠色環保的運動賽會,始終堅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賽前規劃務求“應綠盡綠”,賽時固廢做到“能減盡減”,賽后物資力爭“可用盡用”。以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為例,場館通過設置屋頂光伏系統、更換低傳熱系數和低碳隔熱系數的節能玻璃等一系列改造,成為此次全運會開幕式的舉行場地。在電力供給方面,廣東一次性購買了18.8萬張“綠證”,實現廣東賽區所有比賽場館賽事用電100%綠電覆蓋。綠電跨區域協同供應,減少碳排放約16萬噸,相當于多種植了約888萬棵樹木。市民可以通過線下集章互動解鎖綠色禮品,也可在線上依托“碳普惠服務”平臺,踐行綠色出行、節約用電、垃圾回收等低碳行為獲得碳減排量或碳幣,兌換零碳禮品,讓綠色生活可感知、可享受。
閃亮的科技范兒,也為十五運會增添了諸多亮點。從場館建設到賽事運行,從觀賽體驗到運動員保障,大灣區的科技優勢與創新活力深度融入全運會的每一個環節,既彰顯了“科技賦能體育”的發展理念,也讓這場體育盛會成為展現我國科技實力的重要窗口。全運圣火源自南海1522米深海的可燃冰,創造了全球體育運動史上首次在深海采集“源火”的紀錄。伴隨著人形機器人接力、無人駕駛轉場、低空飛行器運載,十五運會火炬也以科技感拉滿的形式完成傳遞。不僅如此,本屆全運會遴選130多款體現辦賽水平、增強參賽體驗、提升觀賽效果的高科技產品,讓賽事運營智能化、競技訓練科學化、觀賽體驗沉浸化。“智慧運營管理云平臺”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賽事場館的仿真管理,增強人流分析和目標查找的能力,為場館提供智慧保障。這些科技創新既讓全運會的舉辦更具品質、更有效率,也讓體育精神與科技魅力相互賦能,書寫了“科技讓體育更精彩”的時代篇章。
本屆全運會的成功舉辦還掀起了一場全民健身熱潮。一方面,十五運會以“全運惠民工程”為抓手,推動健身設施不斷完善。為打造15分鐘健身圈,廣州全市新增、改造社區體育公園100余個,鋪設健身路徑近300條,極大提高了全民健身的可及性、便利性、科學性。另一方面,全運會催生出眾多體育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廣州啟動了一系列文商旅體惠民活動,推出了50條“跟著賽事去旅行”特色線路,通過票根優惠等方式,把全運場館和文旅資源串聯起來,讓市民游客在觀賽之余感受城市的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在社交平臺上,奧運冠軍拍攝的“健身Vlog”也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體育運動,掀起了“運動+社交”新熱潮。
十五運會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的有力見證,而且是三地同心共振、家國一體的深情詮釋,彰顯著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必將在體育強國建設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光明日報》(2025年11月25日 03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體育頻道
相關文章